


习近平总书记对佤族人民的关怀厚爱传递到班洪乡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发自内心的幸福,洋溢在乡亲们的笑脸上。雷桐苏 周灿 摄



永仁县直苴赛装节。陈飞 摄

2021年7月1日,云南民族大学师生集中观看庆祝“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现场大会。黄兴能 摄
“要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牢记嘱托、团结奋进,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两次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描绘了一幅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生动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赞歌,民族团结进步成为云南发展的最美旋律。

铸牢团结之魂——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夯实发展之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抓实民生之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云南民族村各族青年歌颂党、歌颂祖国。张彤 摄
亲历感言
5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期,我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高标准高规格编制印发“十四五”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和推动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作为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业务处室负责人,倍感光荣、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省民族宗教委示范创建处处长孙云霞
作为省属唯一的民族类全国重点中职学校,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5年来,学校围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要求,积极探索民族职业教育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先后培养了1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与民族干部,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为云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鱼波
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是优秀文化瑰宝,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的重要内容。5年来,云南在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民族医药学学科、民族医药重点实验室、民族医药博物馆、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以傣医学为代表的民族医学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民族医药夯实了基础。
——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副院长陈清华
在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彝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5年来,作为一家从事民族服饰设计与创作的企业,我们公司积极参与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与楚雄市妇联一起举办“彝绣·悦赏”公益培训2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带动6个彝绣合作社200多名绣女共同创业致富。彝族绣女共同完成的作品“彝喜·云峦”,登上了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受到业内好评。
——楚雄索玉文化美学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洁莹
未来重点:接下来该怎么干?
锚定2035年全面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目标,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和核心要义,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以下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完善党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能力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全面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快完善民族地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和产业培育。
建设美丽家园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举办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融格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完善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医疗健康保障,加强民族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和资源投入保障。
来源:云南发布
排版:孟虹惠
审核:杨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