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凤庆:走出茶旅文旅融合致富路

日前,临沧市凤庆县的琼英村联合县文联诗词楹联、音乐和书法协会举办了一场“茶园音乐会”,进行手鼓、诗朗诵、说唱脸谱、舞蹈、葫芦丝独奏等表演,为游客带来了一顿乡土味十足的茶文化大餐。

近年来,琼英村充分发挥当地茶产业资源丰富,还有喀斯特地貌自然形成的琼英仙洞、甘龙潭古茶群落等自然景观,成立凤庆县琼英古树茶专业合作社和党支部,通过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商会+茶旅+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借助音乐会、文化旅游会等,将茶产业贯穿于旅游产业链中,走出了一条茶旅文旅融合致富路。

专家到琼英古茶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指导。(5月12日摄)

琼英仙洞洞口。(10月10日摄)

以“亩”计算的琼英古树茶

“我们村有茶园4000多亩,其中古茶树500多亩,树龄300年以上的就有300多亩,在其他地方古茶树要以‘棵’计数,我们村是以‘亩’计算的。”一位琼英村民说道。

作为近年来名声鹤立的琼英古茶,茶山中“茶王树”当属琼英村老李寨小组那棵树干直径0.47米,树高7.9米的琼英古茶树,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列入目前全国46棵保护古茶树之一。

琼英古树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穆忠志说:“近年来,中山大学、云南省高院和市县部门为保护和开发古茶树资源,帮助琼英村修好了到茶山的路,也包括到‘琼英茶王树’的路,方便了游客和茶农。”

茶农社员在琼英古茶专业合作社炒茶。(5月12日摄)

质优价涨琼英茶富村民

“琼英古树茶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一手抓茶叶生产,定期组织社员清理茶园附近影响茶叶生长的树木和杂草,严控农户投放农药,引导茶农保留、传承手工炒茶的传统技艺,充分保证茶叶品质和食品安全;一手积极寻找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让茶农足不出村,就能把茶叶卖出好价钱。”穆忠志说。

近两年,琼英古树茶品牌效应逐步提升,茶叶系列产品更是远销国内外。村里的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今年得益于古茶树的价格增加,仅鲜叶就增收2万多元,还就近在合作社里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后,他的生活也过得更加有滋有味了。

合作社党支部还不定期邀请省市县茶叶专家到村里给社员进行茶叶加工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现在,很多社员都掌握了手工炒茶技艺,不少茶农更是学会了普洱茶等多种制茶工艺,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品质得到较大提升。

随着合作社生产的琼英古树茶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茶叶鲜叶收购价最高达1000元/公斤、最高户年收入近10万元,自2017年合作社成立以来吸纳了郭大寨乡近800户建档立卡户加入,并给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533户贫困户分红100多万元,茶农收入更是明显增加。

茶旅文旅融合奔小康

“一抖二搭满锅旋,起锅摊晾再揉捻,在炒茶过程中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穆忠志为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解着炒茶秘籍。在茶山乡村游中的体验式制茶,成为茶旅融合道路的开端。

在今年云南省高院到琼英村进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更深入专业的专题调研后,大家表示,如果光靠卖古树茶资源,不但致富渠道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也会造成古树茶过渡采摘,更不利于长远保护和开发古茶树资源。同时,就琼英村发挥琼英仙洞、甘龙潭古茶群落等独具特色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与当地党委政府达成了共识。

乘着东西部协同发展东风,琼英村将茶产业嵌入旅游产业链中,打造旅游乡村示范点——老李寨村民小组,不断提升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发展茶园半山民宿、茶文化体验馆、农家乐;开发琼英仙洞,建设古茶树保护点,不断开发琼英特色旅游产品;开展乡村旅游推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旅游文化和茶产业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新华社

排版:孟虹惠

审核:杨璐